正确认识不同社会体制下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摘要。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无论是资本主义体制还是社会主义体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是有别于其他社会体制的发展,他带领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经济大浪潮下,以自身独特的身姿不断开创新的历史篇章。关键词:社会主义体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正文: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交替中指出,经济基础的变更之所以能促成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本的一点在于: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的社会制度的胎胞中形成壮大,使它有足够大的力量去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当着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时,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第1页共12页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它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今天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生产力要远比社会主义中国发达,但这是不同社会体制下的经济的不同体现,并不能以偏概全的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优于中国的经济基础,其上层建筑就要比中国的上层建筑先进,社会主义体制有自己的优点,一段时间发展的结果并不能预知未来更远道路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更远的将来,在社会主义体制的优点完全展现出来之后,必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超越资本主义,走在世界的前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总旋律,并将会长期保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借鉴的“双赢”局面。两种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资本主义没有像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所说的那样寄生、腐朽、垂死,还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经过了大大小小数次经济危机后还是能够快速转机,寻找到新的生机。面对既是我们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资本主义,我们必须综合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变化,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既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发展的繁荣时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经历过衰退与萧条的危机时期。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改革谱写着资本主义新的篇章,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1)资本主义正从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资本主义正在逐步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垄断资本已经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生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第2页共12页(2)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科技革命促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产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减缓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身发挥了很多调节功能。在经济发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