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20XX年计划总结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四大工程再创开发区率先发展新优势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开发区20XX年主要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动员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再创开发区率先发展新优势。一、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发展信心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特别是在建区20周年之际,围绕“三大战略”的总体定位,全面启动了“四大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实现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完成财政总收入114.23亿元,同比增长8.75%,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6.21%;合同外资13.9亿美元,实到外资6.7亿美元,实到内资52.1亿元,三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2亿元,同比增长18.7%;外贸出口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亿元,同比增长19.3%;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555.1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同时,三改一拆、交通治堵、个转企等省市重点工作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回顾20XX年,主要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成效:1、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我们围绕创新发展,全面启动了“东部人才港”和“东部科技港”建设,设立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和6亿元的科技专项资金,优化完善有关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提升了创新能力。一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全年建成投用创新平台17.5万方,累计已达54.7万方,平台规模得到进一步拓展。二是创新要素快速集聚。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健全完第1页共4页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全年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201名,其中“国千”、“省千”、“市521”等领军型人才20名,销售收入千万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达到34家,特别是我们加大了科技招商力度,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轻合金国家工程中心等高端科技项目招引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三是创新效益不断提升。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并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项目,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25家,新增市级以上高企43家,其中国家高企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0.97%,创新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2、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围绕产业集聚,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提升质量效益,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扶优扶强力度加大。为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我们进一步优化完善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年投入扶持资金11.5亿元,启动实施大企业“572”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58家5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20家企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大企业培育取得了较好成效。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我们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和产业链招商并举,连续引进了东芝开利、长安民生、麦格纳光能、华东医药等一批世界500强以及行业领先的大项目,引进了菜鸟网络科技、中国电信、新浪微米等新兴产业项目;同时汽车产业链项目招引实现重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引龙头、促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为形成产业集群奠定了扎实基础。三是有效投资快速增长。我们把有效投入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项目开竣投,全年完成产业性投资192.2亿元,同比增长72.9%,其中工业投资117.5亿元,同比增长94%,服务业投资74.7亿元,同比增长58.6%,切实增强了发展后劲。3、空间拓展迈出新步伐。我们高度重视空间拓展,整体推进八大功能区开发建设,做大做强江东市本级区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一是功能区建设开局良好。针对发展空间受限的实际,我们通过“内部挖潜”,规划了八大重点功能区,为后续发展拓展了产业新空间。在此基础上,创新开第2页共4页发模式,完善运作机制,形成工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