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我国的应用曾海华(广州发展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57)摘要从“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国际及我国的运用情况、实践中的应用来阐述其重要意义.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关键词会计准则实质应用形式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活动频繁创新的现代会计社会里.这一会计原则受到世界上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一致推崇,成为研究的热点。经济现象越复杂.其表现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必须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真实。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同时也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而不是简单地依据法律形式..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12项会计核算原则后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工作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事实上。作为·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在以往的会计文务工作中.该原则是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经常不自觉运用的原则。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就是一例,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l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准则中应用1.1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89年7月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之一。其指出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信息如果想如实反映其所意图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并进一步阐述道:“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并非总是法律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一致,比如,企业通过用文件宣称将某资产的法定所有权过户给某实体来处置资产。然而。协议中仍存在保证企业继续享有所转让资产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条款在这种情况下.把这项资产转让作为销售来报告就不能如实反映这笔交易。1.2在各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APB认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英国的会计准则可能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说明得最详细的一个。在其财务会计准则第5号《报告交易的实质》规定“财务报表要反映交易的实质而非仅仅是他们的法律形式”。公告要求报告主体的财务报表要报告其所记录的交易实质.并指出会计师须考虑交易各方在正常情况下的逻辑动机和期望值。1.3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运用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7)中首次提到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即有关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应当按照其关系的实质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未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是,它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所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形。例如。企业将某项同定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_芙资产划转手续:同时,交易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规定出售方待日后某个时间内必须将其出售的该项固定资产以原出售价格购回。在这项交易中.如果仅仅从固定资产出售这个事项看.似乎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买方,出售方可以确认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但是,由于补充协议l义规定了m售方在未来某个时问内必须购回所出售的固定资产.即该项固定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并未真正转移给购买方,因此.从交易的整体f=看实质是一项融资行为,而不是一项销售行为。1998年及以后陆续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也多次提到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交易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