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主要讲三个问题:1、会计的概述评--会计的含义、特点、会计的职能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四个基本前提的理解3、企业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企业六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含义、特征、分类或内容);企业会计等式(两组及其关系)一、会计概述1、会计的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与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四层含义2、会计的基本职能①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基本职能。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是现代会计发展的新职能②核算职能—最基本的职能。含义、四环节、特点③监督职能----含义、重点是合法(对国家)与合理性(对企业)及全过程监督④核算与监督这间的关系: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3、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是指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筹集)、资金运用(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为会计核算界定了空间范围。界定单位与所有者个人、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一般前者外延更广)(1)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不一定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时间长度。企业的相关会计处理才能得以进行。(资产按预定用途加以使用,债务按合约取得和清偿)3、会计分期---及时提供会计信息①我国会计分期有年度、半年、季度、月度四种。②是正确计算各期损益、收入、成本的前提。(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概念,进而有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区分)4、货币计量---币种选择①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是它的具体化表现。②采用其他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的单位,报表必须折合为人民币三、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掌握企业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表现为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1)资产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分类:流动资产(一年或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内)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2)负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分类:流动负债(一年或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内)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3)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特征与组成又叫“净资产”,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组成:投入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两者统称留存收益。)投入资本、资本公积一般不能用于分配,与利润无关。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可以用于分配。与利润有关。特征:与负债(债权人权益)的主要区别。剩余权益,一般无需偿还,所有者凭借该部分权益能参与利润分配。(4)收入的含义、特征及构成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组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地位)(5)费用的含义、特征及构成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组成: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的成本和其他业务的成本)、期间费用(6)利润的含义、构成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及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税前)。营业利润是核心。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税后)。2、会计等式(公式要求理解含义,并且注意选择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动态会计要素)(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会计基本等式(第一会计等式)建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说明:此处的收入与费用要理解为广义的。收入---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费用----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3)六大要素关系期初: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