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问题的探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评价”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何科学的、公正公平的对学生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文化知识、情感态度、行为方法等方面的肯定,还能帮助学生找出差距,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在原有水平上更加努力获得发展,取得更快更好的成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师的职业感情是教师在职业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职业的体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较强的责任感,二是热爱教育事业与教育对象。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教育对象有内在的联系。热爱教育对象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化。换言之,不爱学生的教师决不可能热爱教育事业,而热爱教育事业又是热爱学生的前提条件。热爱学生主要是尊重、信任、关心、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职业行为水准是衡量教师成熟的标准,热爱学生是热爱职业的前提,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循循善诱的指出不足,诲人不倦的传授知识,因材施教的采用各种方法,才能平心静气地讲解、剖析、讨论、举一反三直到学生对知识心领神会。反之,缺乏耐心,态度粗暴、作风蛮横是谈不上热爱学生的,更谈不上给学生以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对学生的评价真实而科学,必须要接近学生,了解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洞察学生心理、生理变化,处于爱心去关心他,帮助他,走进他们的心灵。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动员每位师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友爱之手,献出一片爱心。原六(1)班女生王静,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了,父亲又去了外地打工,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奶奶是一位家属,祖孙三口就靠爷爷的退休金生活,在她上四年级时爷爷去世,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为此学校每年都减免她的学费,班里的同学都纷纷为她捐助学习用品,使这位学生很受感动,她在日记中写到:义务教育使我走进了知识的课堂,学校的关怀点燃我求知的火焰,师生的爱心安抚了我孤独的心……。我会努力学习走完小学、中学、大学的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杜青是个独生女,逢年过节家里亲戚都会给她买好多漂亮的衣服,个子长高了,可有的衣服几乎没有穿几天就小了,在老师的动员下,她把自己两套九成新的衣服送给了同班的罗丹同学,使这个跟随打工父母从口里来疆不久的学生感动得哭了,她在作文里写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同情心,使我很动心,我不回老家了,我要在这充满爱心的学校里学习、生活…。从此,这位小同学努力学习,还主动去帮助其它同学学习,老师在评语中这样称赞杜青:你的爱心感动同学,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你真是爱心的天使……二、对学生评价要讲究艺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有思维,有情感的自然人。因此,他们的思考行为、家庭背景、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评价方式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1、课堂评价与随即评价课堂评价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法,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接受面广等特点。课堂上的朗读、背诵、讲述、答问、口头作文、演讲等形式属于口试,老师对学生就应做出随即评价。教师有意识的从教材中选取著名诗文或一段文章让学生当众朗读或背诵,这是考查学生咬字、吐词是否准确,重音、语调、节奏是否恰当,能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对平时朗读能力强,善于言表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所以要求拔高一些,即要让他们读准字音,语调,还要读出感情来,对那些平时胆小怯场,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只要敢于举手,踊跃朗读,吐字清楚,注意标点,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有一位语文老师告诉我,有一位差下生自卑心严重,性格内向,不善言表,可在朗读比赛中却崭露头角,获得了三等奖。原来,在预赛中这位女生有施展朗读能力的欲望,可当她拿起书朗读时,手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她下意识的看看老师,这位老师给她送来了鼓励、肯定的眼神,她定了定神,声音宏亮了,手也不颤抖了,一口气读了一大段,而且吐字清楚,语调适中,老师随即评价,肯定了她的朗读水平提高快,并鼓励多练,争取比赛拿奖,果然在比赛中超常发挥,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这就是老师随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