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序言“九五”期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扶贫攻坚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提前一年实现了“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完成了“九五”计划发展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综合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粮食、甘蔗、水果、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年平均增长分别达2.3%、8.1%、15.6%和7.4%;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突出,有色金属、机制糖、化肥、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年平均增长分别达13.8%、19.2%、3.5%和3.0%;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增强,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3.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9.9%,比“八五”期末提高1.96个百分点。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放开面达73.5%,基本实现三年扭亏增盈目标;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科技与经济结合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普九”人口覆盖率达56.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70.4%;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6.23%。“九五”时期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有色金属矿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城镇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金融、证券、人才、咨询等要素市场发育缓慢,对外开放步伐不快,经济外向度较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距离,社会治安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新世纪初叶,我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初级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正进行着巩固扶贫成果,向小康迈进的新的历史进程;初步完成了通路、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努力构建着大通道、大流通、大通讯等现代网络工程;初步奠定了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正向着特色产业、优势经济、由总量增长向质量转变的方向发展;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正努力构建着科教兴地的支撑体系。我市“十五”计划,是在正确把握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制定的。计划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九次会议精神,从河池地区实际出发,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是全地区各族人民面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一、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重大决策,抓住西部大开发、龙滩水电站建设和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推进小康建设进程为重点,以群众增收、财政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大开发统揽全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不断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地”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二)发展定位依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新的世纪,通过艰苦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