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由简单的单位自制软件,到有计划地商品软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并在日常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财政部从1988年开始,规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目标、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目前国内90%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可以说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明确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理论上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涌现了大批会计电算化的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二)选题的实际意义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分析研究并解决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面临新的挑战,安全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如何保障重要会计信息的安全,是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意义不仅在于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它促使会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会计人员更好的工作,加快信息传递,是企业资料更加保障,促进顺利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董金艳(2005)指出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是发展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要面临的问题。毛卫东(2007)提到,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其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的高低既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决定着企业能否更好的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就目前状况看,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对会计电算化建设和重视不够、会计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整体偏低。刘红梅(2009)认为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信息管理技术落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中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阻碍了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高伟(2011)提出,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中小型企业,虽然也会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及会计软件规范化要求原有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但由于受观念、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工作流程大多仍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因而出现了工作流程与实际业务需要相冲突的矛盾,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罗喜月、孙颖(2018)提出,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经济体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原有的会计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变革。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实施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当前为了全面解决电算化在实际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拟定相关对策,突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应用价值。美国学者AlbrechtSack早年提出“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缓慢”,认为培养未来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教育滞后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