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辐射监测方案为加强对放射源管理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控制放射性物质的照射,规范放射工作防护管理,保障相关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个人剂量监测1、我院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由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组织,放射科、核医学科具体实施,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联系有剂量监测资质的机构对我司参与放射源管理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2、个人剂量监测期内,个人剂量计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佩戴周期第三个月份的月底各有关部门放射防护管理人员收齐本部门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仪后交至预防保健科更换佩戴个人剂量计,预防感染科统一将个人剂量计送至有资质机构检测并领取新的个人剂量计。3、剂量监测结果一般每季度由预防保健科向各有关部门通报一次;当次剂量监测结果如有异常,预防感染科通知具体放射工作人员及部门分管领导。4、预防保健科和放射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建立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档案。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我院预防保健科科联系有放射人员体检资质的医院,组织相关放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未经体检和体检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放射性工作。三、工作场所监测后勤设备管理科负责联系有放射设备性能、工作场所防护监测资质的机构对我院放射设备进行每年一次的设备性能与防护监测。1、外部监测:根据需要联系有监测资质的机构对我院放射工作设备性能与场所辐射防护进行监测或环境评价。2、内部监测:由核医学科每季度初指定专人对我院存放放射物质场所进行监测,并记录档案。3、应急监测:应急情况下,为查明放射性污染情况和辐射水平进行必要的内部或外部监测。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制度1、强化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自觉配合并切实落实诊所内放射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放射事故的发生。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设施的性能,确保其安全正常的运转。射线装置变更时及时办理申报变更手续,机房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3、采用放射诊断应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知识和相关法规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期间须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射线装置。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7、对患者拍摄前应认真核对诊疗方案,准确对位,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重复照射。8、机房内除受检者外,陪同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9、机房内必须配备一套受检者防护服装,并按规定使用。10、机房门必须设置门灯连锁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照射前必须关闭机房大门后方可开机照射,机房工作时大门上方应有红灯指示。放射科重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的预防辐射事故的发生,迅速高效的控制突发性辐射事故现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人民财产损失,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处理辐射事故,减轻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特制定医院辐射事故应急方案。二、工作原则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要求,确定启动应急预案的层次,层层落实应急处置责任。1)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2)组织分工与职责(1)深入了解辐射事故现场发生经过,查找职业危害因素。(2)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及毒理,为检测部门提供检测项目。(3)检索有关相关资料,依据监测数据的结果,分析辐射事故的原因。(4)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5)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