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实例的是()A.池塘中的鱼B.池塘中的动物C.池塘中的生物D.一个池塘解析:生态系统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非生物环境。选项A、B、C只包含了部分或全部生物,而没有非生物环境,成分不完整。只有D选项既包括了其中的生物,又包括了非生物环境。答案:D2.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属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厌氧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解析: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级之间相差一级;次级消费者不是厌氧生物;生产者应该是自养生物;分解者则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答案:C3.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解析: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森林及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二是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三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的目的。答案:D4.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解析:教材中介绍的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构成的,体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这种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绿色植物,然后是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大小不一的各级肉食性动物。答案:B5.下列有关生物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B.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积累越多则其生物量越大C.生物量的单位通常用g/m2或J/m2表示D.生物量只能用于植物不能用于动物解析:生物量既可用于植物,也可用于动物。答案:D6.一只狼吃掉了一只羊,将羊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则这部分被转化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初级生产量B.生物量C.次级生产量D.呼吸量解析:狼吃掉羊后进行了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此属于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答案:C7.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后,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由题图可知,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故甲增加,则乙增加,丁减少,而丁减少会导致丙增加。答案:D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解析: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蜘蛛、蜜雀。答案:D二、非选择题9.某小岛上,阳光灿烂,水富土肥,花草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树上飞跃着小型益鸟,站着猫头鹰,有鼠、蛇及蛙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1)在这个小岛上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型益鸟是第________营养级。(3)这小岛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这个小岛上生产者是花草树木,鸟、蛙、蛇等动物是消费者,真菌和动植物尸体上分布的细菌是分解者,阳光、水、土和空气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个小岛具备了生态系统所有的成分,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益鸟是指吃有害昆虫的鸟,属第三营养级。答案:(1)能。因为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