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系统详解(上篇):账务系统账务系统是以会计为基础的系统,是实现会计过程的程序的综合。账务系统是一个以会计为基础的系统:会计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账务系统就是实现这些过程的程序的总和。对于支付系统,账务系统依据会计科目的划分,一般将系统的科目分为三类: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这三类科目下可以划分多个总账科目,也就是一级科目。比如:资产类科目可以细分为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负债类科目细分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损益类科目细分为费用、收入。如果有需要更细致的划分的话,一级科目还可以继续分化出二三四级科目,具体层级视需要而定。通常所说的支付系统的账户体系,其中的账户,就是挂在应付账款的末位科目下的外部账户(为什么是挂在应付账款下呢?因为支付系统里外部账户里登记的资金数额,并不是支付机构自己的资产,而是它的负债,是它应该付给用户的资金数值)。这里提到的账户体系割裂了外部账户和内部账户的关系,毕竟一定程度上来说,内部账户是属于会计系统的部分,是真正的末位科目,但通常以账户性质记录支付机构侧的资金变化;而外部账户则是相对于内部,针对用户设置的各种账户,记录用户侧的资金变化。相应的,账务系统本身也可以分成针对外部账户的账务系统和会计系统,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快的实时的响应用户账户资金的变化。不过这里还是以两者合一的账务系统为例,虽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个人觉得这样更为贴合记账的实际情况。一、复式记账法顾名思义,复式记账法是一种记账的方法,按照种类不同又可以分成三类记账法,但规定使用的复式记账法只有其中一类——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对任何一笔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作相互联系的登记,从而能够全面、系统地核算经济业务对各会计要素的影响及其结果。1.公式与规则下面是主要要注意的几个点:复式记账法有两个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2.记账方式资产类、成本类、损益类费用这三类科目都是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收入这三类科目都是减少记在借方,增加记在贷方;会计分录:每项具体的经济业务涉及的不同账户之间应借、应贷的关系;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由于需要将凭证在银行不同柜组之间进行传递记帐,因此,银行会计凭证又称为“传票”。一般而言,了解复式记账法的这些就足够了,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根据业务实际情景设置会计分录(不会设置的话,可以询问财务人员),设置了分录之后,按照分录记录账务流水即可。二、账务系统实现账务系统作为支付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的功能模块可以划分为三块:管理后台、对其他子系统提供记账接口、以及一套账务汇总和检验借贷平衡的工具。1.管理后台一般在功能设置上,会提供围绕科目、会计分录管理的基础功能,以及包括手工调账、账户信息查询、内部账户余额和收支明细查询、总账查询、会计传票查询在内的账务管理功能。2.记账接口账务系统服务的其他子系统有:客户系统、订单系统、对账系统、清结算系统。客户系统调用账务系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记账,而是为了后来的记账做准备:在用户注册成功之后,调用开户接口,为用户在支付系统中建立他自己的虚拟账户,简称虚户(可以类比用户在银行开立的银行卡号)。订单系统记账是唯一一个考验账务系统性能的子系统:如果订单系统交易量不大的话,还好说;如果交易量很大的话,则就很可能要按照上面提到的,将账务系统分成针对外部账户的账务系统和会计系统,让账务系统更快的实时的响应用户账户资金的变化。订单系统调用记账接口分为两种:一种正向交易(收款交易),一种反向交易(付款交易)。正向交易一般先收款成功,再调用记账接口。账务系统应先登记流水,免得记账失败,根据业务类型,获取用于记账的会计分录,按照分录登记记账明细,检查借贷是否平衡,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