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罗马十人立法委员会制订颁行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主要是对王政前后罗马社会习惯的整理编订,同时吸收了一些希腊法律的规定。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正确的是()A.是一部成文的习惯法B.使平民权益得到保障C.剥夺了贵族的司法权D.实际具有国际法效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保护了平民的权益,但不能使平民权益得到保障,B项错误;只是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并未剥夺了贵族的司法权,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不具有国际法效力,排除D项。2.(2020·湖南衡阳八中摸底)《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B.彻底废除了习惯法的陋习C.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体现了自然法的立法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说明罗马法主要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到奴隶,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排除B项;自然法崇尚理性、公平和正义,而材料包含落后的习惯法习俗,排除D项。3.(2020·湖北天门起点考)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历史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法律《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语言学《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吉拉尔从历史、法律以及语言学等维度论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以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来增强自己论述的说服力,故C项正确。历史事实不仅仅需要历史叙述,还需要实物史料,故A项错误;历史文本记录、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只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B、D两项错误。4.(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B.追求法律严谨公正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答案B解析材料“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体现出罗马法的严谨、庄严,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强调人性尊严,材料没有体现出,故排除A项;自然法反映的是自由、平等、人权,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罗马法体现的是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5.(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希腊培养雄辩家的学校教育就代替了罗马王政时期以培养农夫和军人为目的家庭教育。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罗马()A.对外扩张导致罗马社会发生巨大变化B.共和国对雅典民主的追随和向往C.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局D.公民法对罗马教育体制的干预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罗马在公元前3世纪教育思想的变化。当时由于罗马帝国的扩张,奴隶制大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旧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完全符合社会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与先进的希腊文化教育接触后,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受希腊教育的影响,而不是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