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西周土地买卖现象1隋朝的租调制度2小农生产与市场调节3手工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的发展4明朝民间采矿业的发展5商品经济发展唐朝官商合流的倾向6宋代和明代农产品商品化7两宋工商业发展推动赋役政策的变化8江南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手工业区域性分工9古代经济政策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调整10清朝“海禁”政策的影响11闭关锁国根本目的是维护政权安全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解析:D根据材料可知,“”田作为价格的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西周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故D项正确。本题易错选A项,注意材料时“”期为西周,是井田制鼎盛时期。2.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新令规定:一夫一妇为一床,交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四丈)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这表明隋朝的租调制度()A.与均田制度相配套B.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D.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本解析: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征税标准以一夫一妇为标准,这是古代以人丁为征税标准的体现,故答案为D项。A项本身正确,但材料无体现;B、C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新知生成】租庸调制度就是政府把政府控制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或以家庭为单位,或以丁男为标准,然后以家庭或丁男为单位征收一定的地租、徭役、兵役,这是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的体现,是春秋战国以来赋税制度的延续。这一局面随着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而消亡。3.(2018·皖南八校联考)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囷(圆形谷仓)计口卖余粟,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鉏鎛(chúbó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A.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D.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解析:B宋代农业产品虽然投入市场,但农业生产不是随市场需要而变化,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故A项排除;从材料中农户卖出多余的粮食可以满足妇女养蚕和农户购买农具的需要,可知小农经济需要从市场购买必需用品,故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答案为B项。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排除;材料中仅体现妇女购买箱篚养蚕,没有体现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故D项排除。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解析:B据题干可知,庄园中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的情况时有存在,但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故A项错误;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庄园经济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C项错误;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时有发生,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故D项错误。5.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这一现象表明明代()A.政府重农又重商B.民间铸造技术高于朝廷C.生产技术进步,税费低D.铜矿开采政府亏本民间盈利解析:C“”明代依然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本题易错选B项,B项材料体现不出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故B项错误;“题干中照例行”户部买办表现出民间铜矿产量很高,连政府也要到民间采购,从而说明开采铜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