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估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映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解析】选C。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分封制、宗法制等趋向崩溃,奴隶社会的原有秩序日益瓦解,包括孔“”“”“”子认可的一些尊者亲者贤者也都可能存在着部分缺点,从维护周礼的目的出发,孔子只能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记述,故C正确。2.(2015·南昌调研)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解析】选C。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故C正确。【加固训练】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C.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解析】选C。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与题干中的西汉中后期不符,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故B错误;“‘’‘’‘’‘’‘’‘’‘’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说明了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故C正确;题中并没有反映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故D错误。3.(2016·唐山摸底)《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解析】选A“。从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可知君主的行为体现的是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诸侯的行为是对君主的服从,这一行为昭示的是天下统一的观念,故A正确。4.(2016·安徽联考)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解析】选D“。从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可知,儒学地位被官方强化,体现出儒学正统的地位加强,故D正确。5.《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解析】选D。材料只反映诸葛亮勤政廉洁,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故B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对诸葛亮的影响,C过于夸大,故错误;“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体现出西汉确立的君为臣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故D正确。6.(2015·南昌模拟)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