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惠州模拟)“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解析】选B。材料意思是,国家要建立,(一定要)根本强大,末梢弱小,……这样才能巩固治理天下就像运用身体使唤手臂,运用手臂使唤手指,从大到小管理,大小适称不违背常理。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商业,故A错误;“根据材料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可知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至高无上,而材料强调的是根与末、身与臂、臂与指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相权,故D错误。【加固训练】(2015·汕头模拟)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解析】选A。秦朝通过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并加强对周边控制,选择A符合题意。2.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正确。3.(2015·潍坊模拟)《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解析】选C。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是一种专制政体,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故D错误。【拓展延伸】皇帝制度的影响(1)积极方面:在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皇帝是国家政治事务的唯一的最高决策者,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局是否稳定;皇帝制度是政治动荡、统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根源。4.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解析】选D“。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选择D符合题意。5.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解析】选B“”。秦朝焚书烧毁的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记录秦的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故A错误;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掌握军事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B正确;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猜测,故C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事权,故D错误。6.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从秦朝的历史来看,对其解读不恰当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秦朝可能统一了全国文字C.秦朝在推行分封制D.秦朝曾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解析】选C“”。图一皇帝信玺能体现皇帝制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文印上都是小篆,是秦朝统一的文字,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故C错误,符合题意;图二是丞相印,图三是御史丞印,说明秦朝曾经设置丞相和御史大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拓展延伸】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1)皇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