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淄博模拟)明代中后期,“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D.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解析】选B“”“。依据材料内阁权日重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可知,明代中后期,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权臣专政,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B正确。2.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解析】选B“”。材料中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表明内阁是有权力的,故A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阁同僚时“”而附之以谋进,“”时而击之以博名现象,归根到底取决于该阁臣是否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故B正确;材料只是说明了内阁官场趋炎附势的现象,不能表明内部矛盾是否尖锐,故C错误;“”制约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D错误。【拓展延伸】明清封建专制加强的原因(1)明清封建专制的加强,归根到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发展以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产物。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此时已步入晚期阶段,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封建社会的基础很不稳固。宋元以来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普遍发展,又使封建地主对土地和佃农的占有变得更不稳定,地主对佃农的超经济强制相对削弱。超经济强制是地主阶级借以实现他们对佃农榨取剩余劳动的必要手段。(2)因此,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国家政权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封建统治,以强化对农民的超经济强制,保证地主对农民剩余劳动的榨取。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就是适应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3.(2016·沧州模拟)明朝内阁权力很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已大多放弃了御览章疏之权,均由阁臣拟旨。也就是说,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这说明内阁()A.议政权有所扩大B.等同于宰相制C.向宰相制发展D.篡夺了议政权【解析】选A“”“”。材料中阁臣拟旨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说明内阁在参政议政方面权力扩大,故A正确;内阁权力虽有扩大,但是它不是中央一级机构,不掌握实际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制,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内阁向宰相制发展,故C错误;内阁的议政权扩大,但并没有完全掌握议政大权,最终仍由皇帝决策,故D错误。【拓展延伸】明朝内阁的性质、权限、作用(1)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权限:阁臣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其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3)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4.《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解析】选D。材料只节选了《大明律·吏律》,并不能说明当时法律体系完善,故A错误;材料主要规定文武官员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并且很多是死刑,“”主要体现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官员的法治而不是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的德治,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官员素质下降,故C错误;设置众多的死罪条款,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员权力过大,强化君主专制,故D正确。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历史的演进是御史监察系统不断完善,并设立特务机构,而谏官言谏系统在明清时期被废除,这从根本上说明()A.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B.皇帝对身边大臣的防范力度加大C.君主专制的强化D.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解析】选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了最高峰,决策权完全归属于君主个人,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靠正常手段已无法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