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十)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呼和浩特调研)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如下规定: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据此可以推知()A.中英之间达成了平等贸易的规则B.关税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C.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D.中国土特产品开始进入世界市场C[根据题目“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得出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故C项正确。]2.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A[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的民夷冲突主要是夷人肇事所引起,而鸦片战争后则以华人无故袭击夷人为主,且近半数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说明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矛盾加深,中国民众不能再像鸦片战争前维持传统有礼有节的对夷态度,故A项正确。]3.(2019·长郡高三模拟)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C[租界的特权在《马关条约》之前已经存在,日本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租界的特权,从而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故选C项;中日《马关条约》中无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的内容,故排除A项;1896年中国依然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故排除B项;群众反帝斗争不利于日本侵略,故排除D项。]4.(2019·武汉三模)某学者认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失败原因是: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该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必然崩溃。这一事件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A[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主导的农民起义,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宗派、保守和安乐的思想,故选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不具备安乐的思想,故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源于盲目排外,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源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排除D项。]5.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B.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C.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D.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C[根据“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和谐宗法社会之网”可知,社会控制机制的衰落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之一,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故排除;由材料可知是农民的贫困和破产使得乡村宗法社会瓦解,故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宗族而非民族矛盾,故排除D项。]6.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李鸿章发现太平军“猛不可当”的原因是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他还将中西方军事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军队与西方的差距。由此可以推知()A.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B.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C.洋务运动开展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和军队落后于西方,这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