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十一)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元一模)下表为中国1843年前后关税税率变化情况,据此表明()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的新税率(%)棉花担24.195.56棉纱担13.385.56头等白洋布匹936.95二等白洋布匹536.95本色洋布匹20.745.56斜纹布匹14.925.56——《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A.清政府结束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1843年后发生了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此现象是由于《南京条约》中规定了英国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协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挽救财政危机才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鼓励发展工商业,故排除A项;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中关税降低无关,故排除D项。]2.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A.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B.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C.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C[由材料“该局所雇华匠”可知,天津机器局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说明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李鸿章不赞成减少工人工资是为了防止工人转移到洋商工厂中,因而不是出于保护工匠利益的考虑,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李鸿章对减少工人工资看法,但未体现对扩大军工企业规模的态度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中清政府试图减少工人工资,减少工人工资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因为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故排除D项。]3.(2019·鄂尔多斯一模)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说明当时()A.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C.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C[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这说明清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未涉及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只是说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且材料中措施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鼓励而不是制约,故排除D项。]4.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制度的推行()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B.有利于洋货的倾销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厘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民族企业的经营成本,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只会被削弱而非增强,故A项错误;厘金制度的推行会削弱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和弱势的窘迫境地,有利于洋货的倾销,故B项正确;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故C项错误;厘金制度加重了对民族工业的盘剥力度,更加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5.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表时间设置机构/颁行法规1897年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总行1898年设立农工商总局;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等1904年设立商部;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等1906年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颁布《破产律》《商船公会章程》等以上措施()A.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B.促使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C.逐步建构起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