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和思想界领袖们得到了商人、民族资本家和工人的支持,希望通过思想改革、社会改革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国传统的伦理教条、风俗习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都遭受到猛烈批判。这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A.找到了民族救亡正确道路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C.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D.弘扬了爱国进步与民主科学的精神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为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弘扬了爱国进步与民主科学的精神,故选D项;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民族救亡的正确道路,故排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故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故排除C项。]2.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A[工人、农民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主张联合一切革命党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力量所在,这是中国的实际,故选A项;B项表述属于中共一大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路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3.(2019·广州一模)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A.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B.学生辩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C.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D.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A[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决心以武力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25年……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一信息正说明国民政府的决定具备了一定的民意基础,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学生与民众对武力统一的态度,排除B、C两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D项。]4.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B.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D.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A[根据“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故A项正确;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B项错误;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不意味着放弃城市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早在国民大革命时,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故D项错误。]5.(2019·烟台诊断)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1929年12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A[由材料“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党指挥枪即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而是军队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6.下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