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专题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随着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③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为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2)影响因素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因素。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③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四个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2)建立“福利国家”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方面。③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①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4)“新经济”的出现①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②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③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外关联三大经济运行模式比较模式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胡佛政府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干预的市场来决定,政府应扮演经济的“守夜人”。2.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3.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局部利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5.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6.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9.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