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检测试题B卷(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早期政治特点1秦汉城市布局的不同2宋代地方机构设置的变化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农业区域与游牧区域的变化4宋代土地政策的变化5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6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先秦儒学的思想特点7理学的世俗化趋势8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9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法律和人文精神雅典法律的地位10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11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关系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解析:B材料反映的是权力的继承,是宗法制的内容,A项错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宗法制下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力继承的原则,对除嫡长子继承制外一些特殊的情况有了细致的规定,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的成分,B项正确;由材料中“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可以看出嫡长子继承制仍是宗法制的核心,C、D两项错误。2.(2018·吉林三模)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A.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D.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解析:C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秦代都城的建设造成政治管理和军事防卫难度较大,而汉代则突出了首都作为政治中心的职能,且建筑集中,易于管理,这体现了城市职能与管理相比秦代更完善,C项正确。3.(2018·河北保定一模)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解析:D宋代路制是吸收唐末以来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历史教训而制定的地方制度,与扩大疆域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路制下官员的文武出身,不能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中“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及官员,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D项正确。4.(2018·湖南教育联盟联考)观察下图,图中的双虚线表示“农牧过渡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牧分界线一直未变化B.游牧文明在向南发展C.农牧发展整体趋势北移D.政治形势决定分界线解析: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牧过渡带的变化。从图片内容看,唐代“农牧过渡带”在呼和浩特以南,大同居于其中,到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在“农牧过渡带”之内,大同居于其南面,直观地看,过渡带有北移趋势,故C项正确。图片内容说明A项错误。游牧文明有向北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过渡带有北移趋势根本原因是农耕经济不断发展,故D项错误。5.(2018·湖南六校联考)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中主户分五等,纳税当差,客户则指的是佃户。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B.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C.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D.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沦为佃户,使得原有的税收政策不再适用,国家纳税的重点则转向拥有土地资产的主户,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A项错误;唐代中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C项错误;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与北宋政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关,与农业的纳税政策无关,D项错误。6.(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明清时期,兴起于民间的金龙四大王信仰,由民间护佑漕运的水神上升为国家祭祀的黄河和运河之神,大运河沿线、黄河下游河段形成了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