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世界近代史一、世界近代政治(一)单选题1.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也是政治的中心,但英国内阁稳定,政局稳定,这是因为法国A.君主制更符合法国国情B.共和制是妥协的产物C.权力的制衡不健全D.议会是权力中心【答案】C【解析】法国虽然确立共和制,法国的总统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相对于英美,法国权力的制衡相对较弱,故C项正确。法国共和制更符合法国历史发展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比较的是英美权力制衡效果,不是说明共和制是妥协的产物,故B项错误。两国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2.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C.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答案】D3.1840年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因此有“人认为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下面最能支持这个理论的依据是1832年议会改革A.缓和了资产阶级间矛盾B.提高了女王的政治权威C.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D.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答案】C【解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要求改革下议院的席位,英国对于发动鸦片战争主要是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国内工业革命产品,故C项正确。1832年改革并不是缓和资产阶级间矛盾,故A“”项错误。女王此时已经是统而不治,故B项错误。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4.1693年英国议会提出《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该法案被国王威廉三世否决,以后如此多次,直到1707年才获得通过。下列对上述内容解释正确的是A.英王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B.英国政体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倒退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在渐进中完善D.英王最终失去了全部的政治权力【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容上看,《任职法案》的规定实际上是确保议会组织上的独立,使议会不受国王控制,从而可以限制王权,使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B项错误;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来限制王权,1707年通过的《任职法案》是对《权利法案》的补充,故A项错误;D“项错误,错在最终失去”了全部。5.1763年,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对国王乔治三世在议会的演说进行批评,并申明他批评的是政府而不是国王,但国王仍以诽谤罪下令逮捕他,还操作议会剥夺了他的议员身份。1768年,威尔克斯连续两次当选议员,国王又设法让议会连续两次剥夺其议员身份。威尔克斯事件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国王和议会权限尚未明确B.议会完全被国王控制C.君主专制统治在逐渐加强D.内阁制已经遭到破坏【答案】A6“”.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材料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反映了光荣革命有大量民众的参与,说明光荣革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故B错误;“”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不是暴力剥夺国王的行政权,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A。7“.分权原则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避免权利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B.分权以效率为代价保障民主C.分权会带来权力间的摩擦D.分权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答案】B【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分权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