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市及其房地产市场综合情报第1页共4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5页2006年8月9日第2页共45页第1页共4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5页历史沿革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长702.5公里。烟台市,因有烟台山而得名,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袭扰,在“北山”设熨斗墩,亦称狼烟墩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这是当地有人称“熨斗山”“烟台山”。1905年,烟台山建起灯塔。到20世纪30年代,称为烟台山,成了烟台市后来的标志。第3页共45页第2页共4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5页烟台市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1858年6月,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辟登州等10处为通商口岸。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烟台为通商口岸,英、法、美等17个国家陆续在烟台设领事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芝罘岛、商埠区改为原福山县所辖的芝罘区、烟台区。这是首次以烟台山命名的行政区。1945年8月,烟台第一次解放,属胶东行政区。1947年10月,烟台被国民党军队占据。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1983年11月成立地级烟台市。1987年10月,组建威海地级市,辖环翠区和荣成、文登、乳山3县,从烟台析出。1998年,烟台市辖4区、1县,代管7个县级市。地形地貌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山地占总面积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洼地占2.90%。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市域内,河网较发育,中小河流众多。主要河流以绵亘东西的昆嵛山、牙山、艾山、罗山、大泽山所形成的“胶东屋脊”为分水岭,南北分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属季风雨源型河流。其冲积而形成小平原沙土层厚而肥沃,盛产苹果、大樱桃、梨和葡萄。海域概貌烟台市北、西北部濒临渤海,东北和南部临黄海。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面积较大的有芝罘岛、南长山岛、养马岛。有居民的岛15个。沿海表层水温变化较外海明显且幅较大,年平均水温11~14℃之间。海岸地貌主要分岩岸和砂岸两种,西起莱州市虎头崖,第4页共45页第3页共4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45页东至牟平东山北头,是曲折的岩岸,海蚀地貌显著,其余多为砂岸。域内景观烟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夏季,既是避暑纳凉之胜地,也是观光的理想境地。全市分散的旅游资源分为“三区十景一条带,四城五园六条线”。三区是:烟台金沙滩省级旅游度假区,养马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蓬莱风景旅游区;十景是:蓬莱阁、长山岛、云峰山、昆嵛山、罗山、屺山母岛、徐福故里、丛麻院、牟氏庄园、凤城万米海滩十个旅游观光景点;一条带是:西起莱州三山岛东至牟平养马岛沿海观光旅游带;四城是:中华民俗博览城、黄海游乐城、塔山竞技游乐城、芝罘岛海滨美食城;五园是:世界水景公园、南山公园、烟台山公园、炮台山公园、毓璜顶公园;六条线是:秦始皇东巡旅游线、徐福东渡旅游线、胶东民俗旅游线、人间仙境旅游线、文物古迹旅游线、海上六岛旅游线。气候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烟台四季分明,各季天气气候各具特色。第5页共45页第4页共4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