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押题练(一)(2019·湖北省十堰市调研)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得以逐步扩大,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下图为2015年泛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人口流动情况图,图中区域流入和区域流出涉及的区域指泛长三角。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表示上海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关于三省一市人口流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省(市)流出人口主要去往泛长三角B.乙省(市)流入人口主要来自泛长三角C.丙省(市)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D.丁省(市)省内流动人口数量最多3.人口流动对甲省(市)的积极影响是()A.提高高校生源质量B.降低劳动力成本C.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减轻公共设施负担解析:1.A2.B3.C第1题,图中甲地以全国流入为主,流出很少,属于经济最发达的上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甲是上海,流出人口很少,不是主要去往泛长三角,故A错误;乙是江苏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附近的泛长三角省区,故B正确;丙是浙江省,图中表示净流入人口数量,表示占总人口的比重,故C错误;丁省是安徽省,流出人口数量最多,故D错;故选B。第3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的主体是外出打工者,不会提高甲省(市)高校生源质量,A错误;人口迁移为上海(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B错误,C正确;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C。(2019·安徽省蚌埠市仿真测试)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如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读图,完成4~6题。4.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A.①B.②C.③D.④5.该时期,上升流的形成所受风向为()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6.关于图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形成荒漠B.②处沿岸形成渔场C.③地有利于晒盐D.④地海域多寒潮解析:4.A5.B6.C第4题,“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水温越低,可知上升流海域水温会比附近区域海水温度低,通过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水温比其他海域都低,说明该地有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第5题,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受东亚季风影响,又受南亚季风影响。根据水温,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所以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是可以排除的,故C、D错误;“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由材料可知,这种风为离岸风。东南季风相对海南岛的①地来说,为向岸风,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西南季风相对①地来说,为离岸风,“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从而形成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B。第6题,①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较多,不易形成荒漠,故A错误;②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没有上升流,海水不易发生搅动,饵料少,不易形成渔场,故B错误;③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利于晒盐,故C正确;④地位于低纬度海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不会有寒潮。故D错误。(2019·河南省洛阳市统考)历史时期,黄河河道和河口位置经常迁移,1128年,黄河夺淮河入黄海,此后,其携带的泥沙在苏北形成巨大三角洲。1855年,黄河北归在山东省入渤海,此前发育的三角洲便被废弃。读苏北废弃黄河三角洲海岸淤涨示意图(如图)。完成7~8题。7.1855年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的淤涨趋势是()A.北部淤积,南部侵蚀B.以淤积为主,海岸前进C.北部侵蚀,南部淤积D.以侵蚀为主,海岸后退8.在废黄河主道两侧,苏北黄河三角洲淤积最慢的历史时期是()A.1194~1578年B.1578~1591年C.1700~1747年D.1747~1776年解析:7.C8.A第7题,注意看题中条件“1855年,黄河北归在山东省入渤海,此前发育的三角洲便被废弃。”说明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