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押题天天练(九)一、选择题(2018·安徽蚌埠质量检查)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别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离支”后写成“荔枝”。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18°N~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北方某中学地理小组研究杨贵妃所食荔枝来源,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路线图。据此完成1~3题。1.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2.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A.福建说路线翻越南岭B.涪陵说路线翻越秦岭C.两广说路线经过云贵高原D.合江说路线经过青藏高原3.地理小组所在学校附近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这主要得益于()A.荔枝新品种的培育B.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C.市场需求快速增加D.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解析:1.A2.B3.D第1题,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气候决定作物类型,两广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A对;地形、水源、土壤条件差异小,不是主要自然条件,B、C、D错。第2题,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福建说路线过淮河,不需要翻越南岭,A错;涪陵说路线翻越秦岭,B对;两广说路线不需要经过云贵高原,C错;合江说路线经过四川盆地,不经过青藏高原,D错。第3题,地理小组所在学校位于北方,附近不适宜种植荔枝,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荔枝,这主要得益于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D对;荔枝新品种的培育、种植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不能改变荔枝生长的气候环境,不是主要原因,A、B、C错。(2019·湖南省长沙市模拟)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位于江苏省宜兴城西南约25千米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m2,长约800m,全洞分上、中、下、水四层洞穴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m,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m2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m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抵柱峰。据此完成4~6题。4.溶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溶蚀B.风化作用C.流水沉积D.流水搬运5.每一层石灰岩洞穴形成时()A.地壳持续上升B.地壳间歇性上升C.地壳持续下降D.地壳稳定6.善卷洞的四层洞穴形成,经历了几次地壳运动()A.三次上升运动B.四次上升运动C.三次下降运动D.四次下降运动解析:4.C5.D6.A第4题,石钟乳和石笋是石灰岩地区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滴在一起,形成碳酸钙沉积,故C正确。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溶洞,与石钟乳的形成无关,A错误;风化作用与喀斯特地貌成因关系很小,B错误;流水搬运作用主要是搬运物质,D错误。第5题,石灰岩洞穴是石灰岩被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出现不同层次的洞穴,说明每一层洞穴被溶蚀期间地壳稳定,没有受外界干扰而中断,D正确;若同层洞穴形成期间地壳运动活跃,石灰岩溶蚀过程被中断,又重新溶蚀,便无法形成连续的洞穴层,故A、B、C错误。第6题,善卷洞形成过程中若没有发生地壳运动,石灰岩被溶蚀后只形成一层洞穴。入口在中洞,最下面是水洞,上洞的规模最大,形成时间最长,说明经历了地壳抬升,流水往地势更低的地区溶蚀。目前洞穴分四层,说明地壳抬升了三次,A正确;地壳下降,流水继续往低处溶蚀,则洞穴不会分层,C、D错误。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7~8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8.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