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7单元 第3讲 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7单元 第3讲 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8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7单元 第3讲 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8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7单元 第3讲 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8
第3讲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3)表现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2)表现(5)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丧礼仪制度。2.交通事业的进步(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铁路利权运动促进铁路较快发展;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近代筑路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4)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3.通讯工具的变迁(1)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2)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易错点拨]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探究1]什么是“实业救国”?如何认识这一思潮?提示:“实业救国”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为代表。认识: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通过发展实业是不可能救国成功的。[图解历史]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知识拓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革命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的革命性的一面。(2)妥协性: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根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图证历史]近代中国的文明婚俗[问题探究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被赋予反清的革命色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某些时期深受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通史思维]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新春乍寒——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企业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二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张謇全集》第1卷三下表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教你读史]解读史料一时,根据省略号将史料划分为三层,每层抓住关键字概括即可。解读史料二时注意材料的出处,史料二反映了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解读史料三,根据时间从表格纵向对比可以看出英、法、德三国对华商品输出货物总值呈下降趋势。[史料运用](1)史料一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史料三,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7单元 第3讲 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