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亨利小说中异叙修辞法的翻译——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摘要】《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以新颖的故事构思和生动幽默的语言而著称。世界上曾有很多译者想完美地翻译欧•亨利的作品,但是一般都不能如愿。欧•亨利的作品在翻译上存在很大的难度。本文以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对小说中异叙修辞法的翻译进行探讨。【关键词】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语言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一生创作了无数短篇小说作品,他的作品构思独特巧妙、语言幽默风趣、故事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全世界的读者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这也为他赢得了很高的赞誉,人们称欧•亨利是美国文学的名片。而美国文学界更是将欧•亨利称为“美国百科全书”。在众多的短篇小说作品中,《警察与赞美诗》是最为著名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诉了一个流浪汉苏比的故事,苏比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眼看冬天马上来临,公园的长凳不再适合他作为临时居所,为了能安然度过冬天,解决整个冬天的吃饭和取暖问题,苏比想尽办法去犯罪,希望能被抓进监狱,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各种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教堂的赞美诗感化了他,他决定重新做人,不再做流浪汉,此时,警察却以蓄意犯罪的罪名将他逮捕,并判处三个月监禁,刚刚萌生回头之念的苏比却意外得到了他曾经想要的结果。一、作品赏析《警察与赞美诗》创作于1904年,全篇仅有几千字,作品是在对一个小人物的小事件中展开叙述。通过对流浪汉苏比滑稽而悲惨的命运描写,揭示出美国扭曲的社会本质,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警察对故意犯罪视而不见,却无故逮捕一个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的穷人。苏比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美国社会中他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为了追求能吃饱、能不被冻死街头,他一天奔波着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所作的事情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作者就抓住这个小人物的小事情,在有限的篇幅中以小见大,深刻揭示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扭曲的本质,也揭示出作为统治工具的警察的丑陋面目,作者大题小做的艺术手法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小说是一个悲剧,但是作者却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开篇:流浪汉苏比躺在公园的长凳上久久不能入睡,冬天渐渐近了,如何解决过冬的问题呢?如何能在一个冬天都吃的饱,睡的暖呢?他在筹划一个完美的计划,不是为了添置御寒衣物,也不是为了找个稳当的住所,而是想了一个卑劣的小主意,进行一些小的犯罪,不至于被判重刑,却能被送到监狱去关三个月,他认为没有比这个更让人衣食无忧,更稳当的地方了。本来监狱是一般人都不愿有所关联的地方,但是苏比却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苏比头脑正常,却对监狱青睐有加,何其怪哉?这个过冬计划明显不符合情理,甚至有些反常,但是通篇来看,这种情节设置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种悬念的设置更是小说的精髓所在。小说的情节在充满喜剧色彩的悲剧中不断发展,我们在主人公滑稽的行为中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冷意。然而这些还不是最滑稽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无论苏比如何挑衅,象征着法律尊严的警察却始终对他视而不见。苏比去监狱过冬的梦想始终无法实现。这篇小说的精华之处在于,虽然作者的本意是揭露和讽刺警察,却没有将笔锋直接指向任何一个警察,而是通过一个想让警察抓去的流浪汉来表达这一切,通过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反面透视出警察的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苏比渴求被抓而不得的悲剧,刻画了美国警察普遍性的丑恶。作品的新奇之处还在于,不断的波折中逐渐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作品通过流浪汉苏比的故意犯罪,讲述了一个离奇而荒唐的悲剧,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个滑稽幽默的喜剧情节,让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值得玩味。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连续剧一样,通过丰富而各具特点的场景,多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腐朽而扭曲的社会本质。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弊病多如牛毛,调戏妇女、白吃白喝、顺手牵羊、扰乱治安无所不在。生意人看人下菜碟;过马路的贵妇人比小偷更能吸引警察;漂亮的年轻女孩竟然是妓女;表面衣冠楚楚的人却是个贼。这些看似怪异的表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已经司空见惯,作者则是剥去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