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论回顾】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的优点:⑴豌豆是严格的传粉、授粉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⑵花大,容易去雄;⑶具有明显容易区分的。2、豌豆杂交的步骤:给→→本去雄套袋→套袋。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⑴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称为,用小写字母表示;⑵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⑶在形成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⑷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4、概念汇总:⑴相对性状:一种生物性状的,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⑵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⑶性状分离:杂种后代,同时出现和的现象。⑷纯合子:具有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dd;杂合子:具有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Aa、Dd等。⑸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矮茎,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等;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为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等;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D和d,A和a等。⑹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或同株自花传粉;杂交:任意两个个体交配;测交:待测个体和杂交的过程。⑺父本:提供的个体;母本:提供的个体(或接受的个体)5、相关符号:P表示,F表示“,X”表示,表示。亲“→”本产生配子种类及配子间的结合过程用表示。6、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后后代。【想一想】例题1: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例题2: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B.全部黑色C.二黑二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练一练】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和体重B.猫的白毛和蓝眼C.兔的长毛和短毛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科学家应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它能产生毒素,杀死害虫,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害虫的遗传基础,发现不抗毒素为显性(用B和b表示)。如果用抗毒素害虫与不抗毒素害虫杂交,则子代的基因型可能是()A.BB、BbB.Bb、bbC.BB、Bb、bbD.BB、Bb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B.测交也可用F1与显性纯合子杂交进行C.杂种后代中,一定出现性状分离D.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4.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A.RR、RRB.RR、RrC.Rr、RrD.Rr、rr5.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6.测交之所以能够测出F1的基因组成,这是因为()A.F1与隐性类型相关B.F1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稳定不变7.下列关于基因、性状、环境三者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B.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表现一定相同D.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8.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分析正确的是()A.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并相对独立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C.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的遗传现象9.下列基因型的生物中,属于纯合子的是()A.EEB.eeFfC.EeFfD.Eeff10.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