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做到“三通一平”确保设备车辆及履带吊机的安全;(2)施工用电量应满足400KW,作业区配足照明设施,以便夜间施工.(3)边桩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4。5m。压桩区域内的场地边桩轴线向外扩延5m范围内铺碴,厚50cm压实.(4)桩基础的轴线控制网,和标高测定完毕,应经有关单位复核,办理复核鉴定手续。(5)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对图纸进行自审和会审,发现有问题时会同设计人员、监理单位、勘察单位、甲方及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协商解决.(6)主要机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主要机械设备机械名称液压静力压桩机履带式起重机电焊机调试、检查主要内容液化系统、电路系统、关键结构行走机构、起重把杆、钢丝绳等防护罩、接地、接零装置备注DTZ818BW1001—25A氧气瓶、乙炔瓶、液化石安全阀、压力表、胶管阀门、回火防油气瓶、乙炔发生器等止器等(7)测量仪器校核:仪器名称校核内容备注水准仪光学系统、调平装置等S6经纬仪光学系统、调平装置等J2钢尺热变形特性、刻度、精度等压力表抗震性能、精确度等(8)焊接材料检查:焊条质保书、出厂合格证等的检查.2.桩的验收、起吊、搬运及堆放等(1)桩由专业生产厂家提供,我公司派专人和监理一起有关条款进行外观检查验收,验收时厂方需提供桩的出厂合格证;桩的允许偏差项目长度端部倾斜外径壁厚保护层厚度弯曲矢高平面度外径端板内径厚度允许偏差值(mm)±0.3%L(L为管节长度)<0.5D(D为方桩外径)±4+10~—3±5<L‰,且<2020~—1±2+不限,-0备注用钢尺量用直角尺测量用卡尺测量用卡尺测量尺量拉线与尺量用卡尺测量用卡尺测量用卡尺测量用卡尺测量方桩外观质量项目粘皮桩身合缝处漏浆局部磕损内外表面漏筋、断筋、脱头桩端面平整度不允许方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墩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内容局部粘皮和麻面累积不大于桩总面积的5%,每处粘皮麻面的浓度不大于10mm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长度不大于20mm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桩端面凹陷桩身裂缝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不允许(2)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两层。3.施工流程本工程采用液压静压桩机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定桩位桩位复核桩机就位焊接桩头(冷却)对中校核垂直度压桩对中调整接桩再压桩、送桩稳压标高停止移机。4.施工工艺(1)测量放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首先用全站仪和测距仪放出控制点,然后由测量高级工程师采用经鉴定合格的J6型经纬仪,钢尺量距、用经纬仪导线法放出二级控制网(点)作补充,以控制整个建筑区域.控制点采用混凝土浇注,并分别在场地四周外围做4个永久控制点,以便随时检查场内控制点是否松动。二级控制点采用经纬仪观测2个测回,测回误差不大于±15″。测量控制点必须有一人计算、另一人复核,将测试结果交监理核验、签字后方可采用.根据测放的控制网(点),利用J2经纬仪,钢尺量距,采用极坐标法,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测放具体的桩位。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控制网(点)进行检查,以防车辆的损坏。根据提供的水准点,用S3型水准仪进行观测,以闭合导线的方式进行引测,闭合不大于20mm以内。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工程桩的桩顶标高并做好记录.(2)桩位定位根据甲方提供的轴线测量基准点,用经纬仪、水准仪建立基准点和分基水准点,并建立明显保护标志。测出桩位轴线、桩位点及标高,并执行测量复核、检验制度,经甲方监理复检验收后施工.在正式压桩前对桩位进行再次复验。对测量基线要定期复核,并及时修正,保存记录。(3)桩机定位将压桩机就位至压桩桩位上将桩段吊入压桩机内,然后将桩端定位于桩位中心,起门架,校正平水和桩中,由负责桩位检查的人员检查是否就位准确,再请监理人员核准确认。(4)吊桩根据地质资料、相关资料合理配桩,并按配桩规格进行选桩,捆绑好桩,起动吊车吊起方桩慢慢移至桩机,使桩垂直对准桩位.(5)校正桩的垂直度调整桩机支腿油缸油塞杆的伸出长度,使桩机平台保证水平,桩入土1~2米后,用互相垂直方向架设的铅锤吊线测桩的垂直度,直至施工达到规范及质量检验标准.(6)压桩由压桩机操作人员做好施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