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光: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李崇光: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年学习表彰奖励大会。首先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今年的表彰会有一个特点就是突出强调学习方法。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下面我想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这也是我和在座的老师们对全校同学的几点希望。第一,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大家要尽快从中学的应试观念中转变过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处理好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关系。死记硬背不是好的方法,但有些知识的掌握第一步还必须依靠记忆,比如一些科学定理、外语单词、诗词作品等等,只有先记下来,才能把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这种方法是通过反复记忆、反复思考、反复应用才能到达的,科学的学习境界。但是对于掌握知识来讲,只会死记硬背那是死路一条。开学的第一天我听了一位英语老师的课,他举例有人的确可以在很短时间里死记硬背将托福词汇考试成绩提高到700多分。但是,再过3个月对他进行测验,他将忘掉70%的单词。也就是说死记硬背并不能长久地掌握知识。我们只有做到科学记忆,勤于思考、活学活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大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第一,传授知识为其次。《孟子》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意思是第1页共5页说能工巧匠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艺高超。老师上课只是传授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是,如何综合应用、融会贯通,就要靠大家自己去主动学习,在知识应用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家都知道清代文学家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下的刘羽冲读死书的故事。刘羽冲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去镇压,结果全军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成了俘虏。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的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千百次重复一句话:“古人难道是欺骗我的吗”。不久,因此郁郁而终。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不断总结、融会贯通和创新。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而是纸上谈兵,终究为世人所耻笑。今天获奖的名单上有一位没有发言的同学,他叫韩赟波,是工学院08级机械设制及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因为有好的学习方法,他多次获得过学校的学习成绩优秀奖,还获得过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这是亚太地区fpga设计的最高荣誉的竞赛,获奖的同学可以到altera的全球第一大系统板卡设计商和供应商--友晶科技公司工作。韩赟波等几个同学的获奖作品“球形水果自动分级系统”,就是活学活用本专业知识而设计出来优秀作品。他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平时要注意总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他有三个学习诀窍:第一是课堂认真听讲;第二,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第三,认真复习总结。希望大家像韩赟波同学一样,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自己的学习诀窍。第二,成功的大门永远为那些有理想而且刻苦努力的人们所敞开。第2页共5页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首流行歌,其中有句歌词现在还不过时:“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大家身边的故事。最近我看到理学院林宏伟老师转的一篇网络日志,题目是“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讲的是我校2007级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的经历。这名学生来自农村,家境不好。他曾经在大一暑假时,去他父亲所在的一个大城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