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轴对称图形》为基础的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有它一些特殊的性质。因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可借助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本节内容是研究等边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而它对《等边三角形》的研究起到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些自主探究能力,初步具有会用符号表示推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还较差,这些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3)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2、过程与方法:(1)通过剪纸、折纸实践活动,经历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学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和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五、教学建议1、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的逐渐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的概念,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等实践探索活动,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两个三角形,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浅入深,层层展开,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推理,突出重点,降低坡度,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应该让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整个课堂学生应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中步步深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应该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的新课改理念。教学过程应该精讲多练,还学生主人的学习地位,留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