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点二:为何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数学中,发现结论常常比证明结论更重要创新性的成果往往始于问题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所谓“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针对的是问题解决的全程,是数学能力要求我们需要问题驱动、分析探究的课堂研究始于问题,同样,教学也应该始于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思想、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思想是课堂的生命!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我们要通过这样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认为“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到‘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做学问与‘学问’教师要善于将陈述性知识的教材进行二度设计转换成一系列问题序列,使教学成为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教师更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目标点三:增强数学的联系这里说到学生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综合性)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相关性、工具性)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应用性)目标点四:数学学习习惯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标准》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具体指明了其含义:“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什么是学习习惯?为什么要提出培养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之所以提出数学学习习惯,一是因为在长达九年的义务教育学习阶段,一个人在学习上的习惯总是处于不断的养成过程中,它是与学习行为相伴而行的,客观存在的。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磨练,方能习以为常。二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惯性力,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今后在适应终身学习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