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学案学习目标: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的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2.学习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的重难点:1.体会爱心的神奇的力量。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哪位同学见过钻石?从哪儿见到的?(学生回答)钻石晶莹剔透,非常贵重.今天我们来学习与钻石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找学生回答.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课题是“七颗钻石”,那么课文是讲钻石的吗?读完课文你就会知道的。2.教师提出预习的要求:<1>.读准字音,画出生词。<2>.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3>.有不理解的问题可提问出来。<4>.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麽事?你有什麽感受?学生能通过自由预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初读后有初步的感受,做到边读边想,边画边疑。3.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想。三.检查预习,交流感知。1.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教师指名检查字词。学生互读,培养学生自己解决字词能力。2.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评读。学生评价读,促进学生互评互进,掌握朗读技巧。3.学生提出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解决。4.学生交流读后的感悟。通过交流可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可围绕以下问题让学生读读,议议,说说。1.第一自然段课文讲了什麽?可使学生抓住“凋谢”“枯黄”“焦渴”引导学生理解旱情的严重。2.第二自然段课文讲了什麽?抓住“找哇找”“小心翼翼”“一滴一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找水的艰难。感悟小姑娘对母亲的爱。3.第三.四自然段课文讲了什麽?通过小姑娘倒水给小狗喝的行为,引导学生感悟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4.第五自然段课文讲了什麽?引导学生感悟小姑娘对母亲的爱。5.第六.七.八自然段课文讲了什麽?通过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自己却不喝的行为,语言,感悟小姑娘把爱心奉献给别人所体现出的无私博爱的情怀。四.朗读全文,回归整体。1.引导学生理出找水→木罐变银罐→银罐变金罐→金罐变泉眼→泉眼变星星整个故事情节,得出一次次的奇妙变化皆缘于“爱心”的主题。2.学生读喜欢的句子,进一步感悟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读有悟,悟中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五.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想象: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大地将发生什麽样的变化?学生想象写一写,写后交流。〈歌声中总结,《让世界充满爱》〉六.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爱”的故事。板书设计七颗钻石↓爱心↘木罐→银罐→金罐→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