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三年级课时:2课时执教者:崔洁莉单位:韦庄中心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课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语句优美,以“总—分—总”为主轴,以“树木”为导向;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同时,通过读、思、议、赏、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它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处人间仙境,增强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力目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两年系统的知识积累,本班级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功底,特别在识字、写字和朗读方面基础较好。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偏向于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通俗易懂,印象深刻。但是在情感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展开多方面的思考以及情感的升华。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情感的培养。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在朗读中理解,逐步培养情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1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谈话:孩子们,我国山河壮丽,幅员辽阔,你们一定和父母去过很多地方旅游过吧!今天,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你所见到的美丽风光好吗?2、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刚才,这位同学介绍得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旅游”呢?出示多媒体图片(四季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23、美丽的小兴安岭3、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兴安岭是怎样的美丽好吗?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介绍给大家听全班齐读课题思考:课题中哪个词比较重要?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描述和亲眼所见的图片,创设一种让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知识的渴望的情景,以点带面,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二、初读课文,学生互动。1、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1)、小兴安岭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2)、课文抓住了小兴安岭的哪两方面来写的?(3)、小兴安岭美丽的风光是按照什么顺序,抓住哪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4)、哪些地方反映了小兴安岭物产的丰富?2、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1)、读音部分:a、注重声母的读音,如汇(huì)、材(cái)、软(ruǎn)等。b、注意区别前、后鼻音:欣(xīn)、赏(shǎng)、映(yìng)、挡(dǎng)、线(xiàn)、浸(jìn)、献(xiàn)、软(ruǎn)。(2)、词语部分:(指名朗读词语)抽出、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舌头、收藏、1、学生自由轻声地初读课文,将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字、词用波浪线画出来与同桌自学、交流。2、再读课文,同桌互动。小组交流、讨论。首先,通过自学朗读、动手画一画,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从直观的角度,认识课文,感知课文;其次,动脑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3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让我们先看看小兴安岭的春天美在哪儿?出示春天背景课件。1、教师范读第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