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探开放性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杨观明一、问题的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设置一两个统一的任务让学生探究完成,最后出来的结果都是一个样子,缺乏创新。那么,如何改变此现状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人在实践中积极探讨开放性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二、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期待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的作品百花齐放,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本人把课堂操作任务设置成开放性的任务,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为了解决问题,本人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精心研究教材,规划教学内容,探讨开放性任务设置的可行性。本人担任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使用的是顺德区教研室编写的《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材。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本人把教学内容规划成以下四个模块:1、PHOTSHOP图像处理;2、FLASH动画制作;3、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4、EXCEL数据统计。这些内容学生在七八年级已学习过,本册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因为这样,本人认为在该册教学中实践开放性任务的应用完全可行。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实践开放性任务的应用。在每一个教学专题中,将根据专题内容的特点,设定相应的开放性任务,在日常教学中实践开放性任务的应用;收集好每一节课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筛选,选出创新较好的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记录学生的点评和建议。通过教学系统展示优秀作品和点评,勉励学生不断完善作品,力求完美。以FLASH运动动画制作为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我并不满足教材中《小球运动的例子》,而是通过一个《自行车上坡下坡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大胆创作“这样”的运动动画。结果,学生上传上来的作品,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创意,最后通过大家的鉴赏和分析,大家都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提高!最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对此应用的认可程度。从而,了解开放性任务设置对课堂的影响。三、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通过学生作品的呈现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开放性任务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实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首先,以前千篇一律的作品已被五花八门的作品所代替。在此过程中,学生大胆创作,激发思维,涌现很多精彩的作品。篇幅关系,仅展示个别几个作品:《苹果落地》《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投篮》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将收集在《学生优秀作品集》中。其次,不仅是作品形式的多样,其实,大家完成作品后的分享和鉴赏对同学们的促进更大。此过程,每个人各抒己见,活跃思维,都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所谓,一种思想两个人分享就是两个思想,全班人分享就是多个思想。通过作品的赏析,大家都得到提高。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同学们对开放性任务的应用认可度非常高。大家都非常认可这样的课堂,觉得以前全班同学都完成同一作品,真的没意思,现在大家自由创作,还可以分享到很多别人的东西,非常的好。总体上,开放性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中开展非常必要,也非常的迫切。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