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子小学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主备:审核:授课时间:班级:组别:姓名: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章标题醒目、新颖,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虽不是一篇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2、走近作者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3、相关资料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4、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二、展示质疑1、字词积累(1)、注音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钻探()校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深宵()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卓越()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衰微()漂白()警报迭起()气冲斗牛()(2)、释词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目不窥园:群蚁排衙:2、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6)他,是的巨人。他,是的高标。3、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仿写: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仿写:【合作学习】一、合作探究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4、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这两方面矛盾吗?5、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6、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7、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二、精讲点拨1、体会下面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2、品读鉴赏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③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⑤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3、找一找。找出文中运用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好处①“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③“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用中学习】一、过关检测1、填空该文的作者是,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