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学习颍上城关二小董建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那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教学体会: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冲刺的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我国研究者询问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感受,综合得出学生的反映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对数学学习内容和过程感到有趣(乐趣感);第二,虽然谈不上对学习感到兴趣,但完成学习任务或取得好的成绩时感觉到愉快和满足(成功感);第三,对考试和测验的焦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焦虑感);第四,厌倦数学或数学学习活动(厌倦感)。1研究发现学生有以下特点:情感体验为“有趣”的那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显示出一种兴奋,喜欢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数学学习“厌倦”的学生大多数数学成绩不太好,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恐惧。虽然同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基本的情感体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所以,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①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②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参与学习。有关的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而且要有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实际上,认知参与涉及学生“会学数学”的问题,而情感参与涉及“喜欢数学”或“喜欢数学学习”的问题。数学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对数学的正确态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应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