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段霞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堂教学倾听现状:现在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境头:(1)教师有时候必要的讲解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云。(2)教师的问题刚一出口,学生一边争先恐后地举手,一边高声地喊着“老师,我!”。(3)教师请一个学生发言时,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听,或者为自己没有叫自己而惋惜、抱怨,或者不管不顾地与临近同学交流。(4)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话往往还没说完,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5)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总结归纳。有的学生还一直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成因分析:1、学生从小养成了不爱听的习惯。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2、教师不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都一味追求“合作、探究、发现”这一新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视了“说、读、写”的教学,却完全忽略了“听”在教学中占有的首要地位和“听”的重要性。不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而是根据自己一节课传授了多少知识来衡量。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意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倾听”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试想:一个人不会倾听,又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一是是细心听、用心听,懂得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者的尊重。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能应对,初步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2、通过研究,增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意识,提高教师培养倾听习惯的能力。3、通过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内容、方法和途径。4、通过研究,带动学生课堂常规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严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得以综合和贯穿,多向受益。三、研究内容及策略(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研究主要策略:1、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策略研究首先教师要学会巧妙的运用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联系设置的问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其次要把知识融化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①通过语言描述。教师利用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言语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产生倾听的愿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变化等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趣。②播放直观画面。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的画面,不仅能为教学创设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倾听的需求。③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倾听创设了情境。④丰富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听。比如把猜谜语、听儿歌、听故事、表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课堂,激发倾听的兴趣。2、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渗透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让学生脑中有一种“倾听是重要的”表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验的增多,学生就会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