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康”扎根在每个孩子心里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新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现今社会,为了生存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但在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我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原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一个本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如今物质生活逐渐丰裕,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造成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忽略了对品质方面的基本要求,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学生比较自私,不知道回报父母和社会,在班级表现为不团结其他同学,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没有荣誉感和责任感。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占有欲较强,在班级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过于自私,缺少与他人合作意识,不懂得互相帮助。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帮助。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要么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更有的孩子因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而心灵严重受到伤害。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造成了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而做出许多过激的行为,甚至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这也与我们早期的学校教育的狭隘和片面有关,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1、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假设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要轻易地去伤害他们消除我们内心对“差生”的偏见,所谓的“差生”只是我们需要去格外关注的对象。他们渴望帮助和鼓励,你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能获得学生对你的极大尊重。2、教师不可有“私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中对学生切不可感情用事,不可因某位学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刻意偏袒,这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可爱之处。在日常教学和班级活动中,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更需要鼓励和激励,教师的态度和人格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要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诚实的心,你才能换来学生诚实的汇报,同时你也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学生心理难题的根源,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一名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既是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又是守护者。能否把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