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智力开发的源泉。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重视给学生讲结论,而忽视产生结论的过程,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要适应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两年来使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尝试运用“趣味教学法”,受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导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导语是至关重要的。数学课的内容单调,专业性很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改变单一的导入方式从多种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注意力。恰当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例如,在讲分解因式中《分组分解法》中我事先举了几个动物:老鹰,兔子,鸽子,老虎,鸡,马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几种动物进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有的将老虎和老鹰分为一组,有的将老鹰与鸽子分为一组等。我对这些分类表示了肯定,并给于了表扬。此时出示多项式ma+mb+na+nb,让他们对此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有了前面有趣的例子作铺垫,学生对这个前所未有的多项式进行了好几种方法的分解。这样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探究新知作了很好的思维铺垫,可谓一箭双雕。又如在讲乘法公式(x+a)(x+b)=x2+(a+b)x+ab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请同学们考老师,请你随意说出形如(x+a)(x+b)的式子,老师能立即说出它展开后的答案,并请同学们计算验证。”话语一落,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于是,一道道题随之而来,老师的一个个答案也随即而出,同学们非常惊讶,立即来了兴趣。老师立即发问:“你们想知道老师算此类题的秘诀吗?这节课老师就把秘诀传授给你们。”这样的引入抓住了学生求知欲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二、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例子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教师讲课要严肃认真,但并非要板起面孔,不苟言笑,以免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拥有灰谐、风趣、言谈、充满幽默感的老师。一个教师若语言干瘪、枯燥无味,纵然他知识再“渊”也只是“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初中学生,不讲究课堂艺术,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学生听之味同嚼蜡,收效甚微。教学语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传递信息的通道,对启发兴趣,增强吸引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一个形象的比喻,几句简单和幽默风趣的话语,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圆,圆与圆章节一道习题“两个半径为1的圆外切,问与这两个圆同时相切半径为2的圆共有几个”画出图形后,观察共有上、下、左、右、中五个,那么就顺口说“东西南北中”学生马上接着说:“好酒在张弓”(电视广告词),引得全班开怀大笑,这一笑,自然把本题结果牢牢记住了。又如在讲解时,给学生用一句话强调“跳出虎口,跌入狼窝”,这样该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和警示。在解不等式-5<3x-7<-9的方法归纳为“层层脱皮法”。此外,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肢体语言,声情并茂,那么效果就不言而语了。三、联系生活实际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时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小王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25元,交给了班主任杨老师,杨老师让小王写一则“失物招领”,以便失主认领。同学们,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