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马楼镇后秦小学授完《窗前的气球》一文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收获颇多!1、由图到文,自然过渡,突破重点。这是一篇记事的小文章,篇幅虽短,却蕴含着让我们成年人仍念念不忘的童年友谊!怎样使孩子们通过感悟来领悟文本的内涵?我注重发挥了课本插图的作用。一幅心理难过的图片和一幅带来惊喜的图片巧妙的把故事情节贯穿在一起。既在情节上作了自然的连接,又很好的点明了重点,一举两得。在处理第一幅图时,我侧重学生的感官体验(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生活中生病时的体验相结合,以我心比他心,作了情感的迁移。然后在读中体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看后说,说后读,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体现了知情意的统一。在引出第二幅图之前,我巧妙的扔下了一个包袱(在同学们沉浸在对科利亚的深深同情之中时,老师语音提高说:“此时的科利亚却得到了一个惊喜?)于是就顺势打出第二幅图。第二幅图由图到文,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并注意了学生边读边思考,渗透了只有认真积极的读书,才能有所收获的理念,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强调了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指名学生在全班交流时,没有认可一种看法,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自己的认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在这个环节,我还巧妙的穿插了语言训练,如用“可爱的、高兴地”练习说话;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想象楼下的同学的所说所做。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了理解课文的重点与能力训练的重点,处理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2、识字是本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处理识字的环节时,用了由字到词、打乱顺序记、自由记和一起记、交流记字方法等多种方法加强记忆。但是在词语的拓展上有些欠缺,应该让学生多组几个词,多说几句话,让单纯的识字生发开来,让学生经历积累词语这一过程。3、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在突破第四段时,学生想象了同学们在楼下的说与做时,本来是想让他们悟出文中的一个词“指手画脚”,然后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指导写小练笔时用每个词都要细细揣摩。丢失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时机。4、学文后引导了学生情感的延伸,让学生自主想别的问候方法,然后用语言表达对科利亚的祝福。表面上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际上是想让学生关爱他人。所谓教语文也是教做人。但是事后我总觉得这种情感并没有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应该在让学生把自己与同学之间的能体现友谊深厚的小事讲一讲,这样的话,也给课下的小练笔引了路子,情感挖掘的更有深度。5、教师的粉笔字还需再强化;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当我班学生给我提出丢字的错误时,我就有些慌,虽然应付过来了但还是觉得效果不是很满意;过渡语要进一步推敲,让巧妙的过渡使课堂浑然一体。6、由于挖掘重点段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致使后面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的既个性又回归整体的朗读没有实现,觉得授课后的整体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