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本剧特色活动方案初一语文备课组一、指导思想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活动理念,促进第一课堂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本学期拟在初一级开展学生课本剧特色活动。课本剧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抹绚丽的风景,是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和运用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把原文的故事情节加以延伸,将课文改为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结果。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将课本内容巧妙融入剧情中演绎成一幕幕动人的课本剧,他们用感情饱满的台词、丰富的肢体语言、精美的服装道具,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剧本的角色中,将剧本中的形象情节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二、指导老师三、参加人员初一级同学,每班4-6人,自愿报名,组成语文兴趣小组。四、活动地点(两间课室或功能室)待定五、活动时间周三下午7、8节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六、活动计划(一)启动阶段(第1次活动时间)将语文兴趣小组同学按照班级分为两大组,即1-4班、5-6班,分别成立两大剧社。第一剧社指导老师:;第二剧社指导老师:。第一次小组活动时,由指导老师召集本剧社成员进行“课本剧”基础知识培训,并协助选定篇目、剧本;学生自行讨论、推举导演1-2名,剧社事务由导演全权负责。在导演的组织下,选定角色及剧务、美工、摄影等各项工作负责人。各角色及负责人的选定,可自荐,也可推举产生。合理选择角色,可以采取主动报名的形式,然后由集体讨论表决,也可以由导演根据大家的意见直接安排角色。演员定好之后,导演要组织排练。排练之前,要求每个角色首先要整体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全貌;其次要口头复述角色台词,揣摩人物心理,看看哪些地方拗口或者不符合要求,然后修改。排练时,要注意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场景转换的流畅连贯。导演明确各项工作负责人责任,如舞台的布置,服装、道具的安排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实施阶段(第2-5次活动时间)1、学生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自主收集课本剧表演视频、图片、优秀课本剧,欣赏、体会课本剧的编排及表演形式。2、分组(剧社)编排课本剧。指导老师巡视指导。(三)展示阶段(初定最后一次活动时间)1、分剧社进行课本剧表演,全级同学观看表演。2、评奖。指定老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团,评选最佳剧社、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导演、剧务等,并进行颁奖。附:最佳剧社评分标准项目具体要求分值得分剧本改编自课本,主题鲜明,故事情节完整。20有创造性10语言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清晰,语调符合人物性格。25服装符合剧情5姿态落落大方,自然,手势与内容相符,能表现人物性格。10情感感情基调与故事内容相符,感情流露自然得体。20效果有感染力,观众反映好。10合计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