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种误区VIP免费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种误区_第1页
1/3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种误区_第2页
2/3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种误区_第3页
3/3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种误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目前,广大科学教师都在积极贯彻、运用这一教学理念,不断的改革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小学科学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很多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在认识上或实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小学科学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误区一:把“自主探究”的实质等同于“教师旁观”。现象:我通过近期的听课,发现有些老师在上科学课时,不管什么课型、无论什么内容,都采用几乎相同的教学模式,几乎相同的问题,课堂上除了提几个问题外,剩下的事情就由学生“自主探究”,“该给学生的”都给了学生。例如一位老师在上《听听声音》一课时教师共问了8个问题,关于声音你知道什么?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把问题抛出后就好象万事大吉了,不管学生会不会,问完就不管了。课后与这位教师交流时,这位教师谈到:“为了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我在学生探究、交流、汇报等过程中不作任何指导,让学生自主发展……。”反思:《小学科学(3—6)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可能自由地或自发地对任意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我们决不能矫枉过正,放任不管,随其发展。以上课堂上之所以出现学生对探究要求、目的不明确,在探究过程中不知所从、盲目探究、偏离主题、收效甚微的结果,正是由于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在一旁静观其变,没有必要的引导的缘故。上面这位老师设计的问题尽管非常好,但学生的活动是盲目的,学生活动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这样的活动不是真正的探究,只能是浪费时间,要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意义,学生的活动有所收获,教师不能完全的“教”知识,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谨记:自主探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放手也不等于放弃指导。误区二:把“以探究为核心”的实质理解为“事事由学生探究(讨论)”。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天的食物》一课时,共引导学生讨论23次:同学们,你们昨天一天都吃过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这些吃过的喝过的东西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食物怎样记录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讨论;昨天一天共吃了多少种食物,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请同学们再讨论讨论;按一日三餐分别吃什么是最好的记录方法吗,请同学们再讨论讨论……,当这位教师说第11个“再讨论讨论”的时候,引得听课的教师都哄堂大笑起来,然而这位教师仍然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一讨论,一个问题让学生一研究。课的后半部分,尽管学生还是六个人坐在一起,然而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个个懒洋洋、慢吞吞、有人无心的样子,从学生们的状态自然可以得知学生们活动的质量如何。反思:有效的教学必须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任何单一的教学方式都不可能完成高效的任务,就象人吃东西,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完**体的所有需要。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能让其成为唯一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但有些问题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如上面课例中的:“昨天一天共吃了多少种食物”,这样的问题非常的浅显,答案一看可知;“食物的名称”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学生也探究不出相同的答案,“按一日三餐分别吃什么是最好的记录方法吗”这样的问题学生探究半天,最后答案只有一个字“是”或两个字“不是”;还有一些学生已经说出答案的问题等,以上所说的问题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意义何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知识现状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绝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谨记:以探究为核心不能为探究而探究。误区三:把“以探究为核心”与“知识结论”对立起来。现象:一位教师在上《一杯水的观察》时,学生对水进行了充分的观察、研究后,在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时,教师有意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种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