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母爱,做斯霞式人民教师此后的10多年间,我与斯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了解、交往。斯老师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她总是深怀着对孩子无比的爱心,深怀着担任教师工作的强烈幸福感。记得1995年教师节前,我和几位同事登门看望斯老师。她的家人对我们说,斯老师已经85岁了,刚刚退休,可她仍然每天步行到校,看看书,看看孩子们,做她力所能及的事。从学校赶回家的斯老师对我说,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学生,总感到不自在,难受得很。斯老师说,在她的人生历程中,多次出现过可以不做小学教师的机会,她都没有改变志愿,仍然一往情深地当一名小学教师。即使在十年动乱时期,受到种种冲击,她也没有灰心丧气,把自己的一生心甘情愿地献给了小学教育事业。“我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这是斯老师一生最大的满足、最大的自豪。正是凭着这一腔执着情怀,斯老师在学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在教育教学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在学生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学校、学生成了她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她的生命也与学校、学生融合在一起。斯老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她至大的爱。斯老师说:“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希望,经过几年的教育,学生就会像你所希望的那样有进步。不但在学习上、品德上,而且在做人的道理上都会达到教师所希望的那样”。一名好教师仅仅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强劲的事业动力。但是,如果一名教师的事业动力仅仅靠个人毅力乃至制度约束来维持,那他真正意义的教师生涯并未启航。斯老师的教育人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有了“爱”,她就有了无限的精力、无限的才能、无限的事业动力。她70余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令人钦佩;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至今让她的学生都有一片深情的记忆;她的“童心”、“母爱”,在教育领域闪烁着恒久的光华。她爱教育、爱岗位、爱事业、爱学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追求。“爱”,使斯老师付出了全部;“爱”,也让斯老师收获了无尽的幸福。诗人臧克家曾为斯霞老师写过一首诗:“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斯老师说,她最喜欢后面一句,人虽老了,心仍温暖如初。斯霞老师是我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当代优秀的教育家,是南京教育永远的光荣与骄傲。斯老师带着我们的尊敬和爱戴走了,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像斯霞老师那样,永远做一名充满童心、母爱、充满事业幸福感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