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重要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册教材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情境引读,在情境中感悟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2、紧抓文中的关键词句,品味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等医务人员奔波的艰辛,感受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相关白血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1.课前欣赏诗朗诵《乡愁》。一首《乡愁》把诗人余光中对大陆的思念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海外游子们的深情恋歌。是啊,那湾浅浅的海峡,它阻隔了台湾和大陆两岸同胞的往来,却难以阻隔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起去感受那份浓浓的血脉亲情。(板书课题)2.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再讲讲故事的内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板书: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根据板书全班一起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大陆青年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小结:引导学生运用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关键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创情境感悟血脉亲情1.师导:同学们,小钱是不幸的,因为他得了白血病,你们了解这种病吗?(介绍: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一般很难治愈,只有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出示相应的图片)可是,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不容易?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把找到的句子用“——”划出来。学生反馈。(点击幻灯片出示语句: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常常要在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小钱是幸运的,几经周折,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提问:这三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找适合的骨髓不容易?学生反馈,抓住“谈何容易”“成千上万”“几经周折”等词交流“几经周折”是什么意思?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指导朗读)2.创情境研读过渡导入: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这样的人谈何容易呀!小钱又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这个人就是远在台湾的一位不知名的青年。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默读3——6自然段,画下使你感动的词句,读一读画下的部分,然后与同桌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学生反馈,例如:感动一:“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学生反馈感动原因:他的家人也在危险中,但他却无暇顾及……a.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的?(板书:在余震中)b.你们了解地震吗?它给你什么感觉?(毁坏力强、危及生命结合5.12说)c.当时的台湾大地震也同样如此。(出示:台湾地震资料)d.想想:如果你的家人遇到了危险,你会怎样做呢?(尽全力去帮助)e.然而在剧烈的摇晃中,这位台湾青年却无心顾及家人,因为(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f.创情境引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a)在这场大地震中,一栋栋房屋倒塌,一座座桥梁断裂,人们流离失所,呼号震天,年轻人,我实在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