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而各种秩序的维持在于人们对各种相关规则的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和规则都是多种多样的。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教学重难点:(一)对于社会生活存在的各种规则的正确认识。1、规则存在的意义。2、规则存在于社会公共生活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私人生活中。3、规则存在的领域十分广泛,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4、规则的存在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它更是对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5、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6、规则的性质。7、规则是发展变化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内容和形式。8、如果规则不合理,是否还需要遵守。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第一站生活需要秩序教学目标: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秩序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北京市密云县灯节赏灯时发生的踩踏事件及贵新公路07.04.28交通事件为例,引入新课。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2月5日晚7时45分,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思考:应当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二、新课学习为什么生活离不开秩序?1、生活离不开规则秩序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为我们每一个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2、秩序离不开规则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就需要完善的社会规则。3、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任何规则,都必须落到人们的实际行动中,才能发挥其规范社会秩序的效用。4、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法律是最严格的规则。除此以外,一定的法规、纪律、合同、约定或者道德规范等等,都是我们要遵守的规则。《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二)2.内容分析三、小结四、作业:为什么生活离不开秩序?第二课时第二站:自觉维护秩序教学目标: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秩序是文明的行为表现,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培养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小明和小华去看电影。进场后,小华就想领小明往前面钻。小明说:“大家都对号入座,这样不好吧?”小华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不用那么规矩。”想一想:假如你是小明,应该怎样说服小华?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遵守哪些“规矩”?二、新课学习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秩序?1、维护社会秩序是文明的表现。2、维护社会秩序,要从自己做起。3、维护社会秩序,也要做一个监督者。4、维护社会秩序,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举例进行说明。三、小结四、作业: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