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zstep.com共同分享智慧的结晶共同创造丰硕的成果【步步为赢】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二)学习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三)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读的则是另一则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四、教材精华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该会答应我吧!”)[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易:交换。安陵:当时是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继承来的封地,(我)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加惠:给予恩惠。加,施加。甚:很,副词。善:好。虽:虽然、即使,连词。然:这样,代词。于:从,介词。愿:希望。弗:不,否定副词。]秦王不悦。(秦王(很)不高兴。)[悦:高兴,愉快。]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遣唐睢出使到秦国。)[因:就,于是。使:前一个是“派”,后一个是“出使”。于:到,介词。]【句段分析】劈头即自称寡人,足见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其”字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态度和言辞都十分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婉辞,陈理为据,态度坚决。联系地址:郑州市经五路66号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邮编450002电话0371—65715278第1页共4页www.zzstep.com共同分享智慧的结晶共同创造丰硕的成果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主要描写秦王使者与安陵君的对话,说明秦王与安陵君的矛盾趋于激烈。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秦王对唐睢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谓……曰:对……说。听:听从。何:为什么。也: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呢”。]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没有打他的主意呀。)[且:况且,连词。以:凭,凭着。错意:置意。错,能“措”。]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思,是轻视我吗?”)[请:让人做某事。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扩充。于:给,介词。逆:违背。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唐睢回答说:“不,不像(您所说的)这样。)[若是:像这样,如此。]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土地就要守住它,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岂:难道、何况,副词,表反问。直:只,仅仅。哉:语气助词。]【句段分析】“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俨然胜利者的口吻,于委婉中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