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接着,借助插图,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尾巴的功能。最后,诱导学生瞻前顾后,弄懂壁虎尾巴能帮助爬行和保护自己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2、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了解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代学习目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呢。(二)质疑。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课文再去解决。(三)逐段学习课文。1.读全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向谁借“△△”,怎样借“??”,结果怎样“~~”)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导。)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生: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用途,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于,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评析]“动态生成”是“新基础教育”试验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备课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各“可能”。此处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像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生: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如果借给它,小鱼就没有尾巴了,它会沉到水里去的。生:小壁虎那么小,老牛那么大,尾巴怎么能接到小壁虎的身上呢?生:……(发表许多意见)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理解得很正确。那么,你们读读看,小鱼、老牛、燕子的话该怎么读?为生:(有滋有味,摇头晃脑地读。)师:指名学生读,组织全班评议。(可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4.学习课文第3段。(1)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2)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什么?说了什么?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学习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3)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4)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习)。(5)投影:出示图,用刚才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