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内涵2.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复习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考纲: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的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浸润于形象之中的诗歌内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这里的“景物形象”特指写景诗中的景象。《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一、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内涵(一)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先看一首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分析先想到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风雨:昨晚风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再想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让人惋惜总结: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1、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2、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意象的定义: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二)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简单的说,意境就是环境加上心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柔桑、嫩芽、蚕种、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的是乡村初春时节的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