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音乐课后反思执教者:杨芳《找朋友》是一首节奏明快、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幼儿结伴表演的方式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让幼儿愿意结伴韵律活动,体验与同伴肢体接触的快乐,以及合作进行歌表演的能力。在音乐中认识歌曲的间奏,学习边唱边做动作,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在《好朋友》这个音乐的活动中,我运用了整体的方法,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明白歌曲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喜欢模仿动作的特点,我选择从动作入手进行。我先引导幼儿模仿梳头、扣纽扣等动作,再邀请幼儿找朋友一起边做动作,边听朗诵歌词和范唱歌曲。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唱唱、听听、动动、想想、试试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动脑筋想方法创编歌词和动作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整个活动以音乐表演和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通过与和同伴的互相帮忙的表演和游戏,都让孩子乐于在其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音乐活动。当我用《找朋友》音乐提示幼儿可以交换朋友继续表演游戏时,很多的孩子都围到我身边想和老师一起表演游戏,选到的孩子显得很兴奋。所以活动过程中,体现了老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做到师幼的有效互动。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还在不断地创编新的歌词和动作继续表演。2014.9.12小(一)班语言:《咯吱一笑》执教者:杨芳活动目标: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咯吱一笑》2.感受与教师,同伴肢体接触的快乐。活动准备:1.自备操作卡片:小白鹅、鸡宝宝。2.幼儿用书第1册5~10页。3.挂图《咯吱一笑》4语言磁带或CD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教师表演故事,幼儿安静地欣赏。2.教师提问。(1)故事里有谁?(2)小白鹅想了什么办法?3.结合故事中的儿歌做动作。(1)教师和幼儿玩"咯吱一笑"的游戏。(2)幼儿之间玩"咯吱一笑"的游戏,哟纪念馆手指在对方身体上轻轻地、慢慢地爬动,爬到咯吱窝时忽然加快动作以逗乐。(3)活动中动作要轻柔,就像小虫子一样慢慢爬行。4.看幼儿用书,说一说。(1)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她们是怎样逗乐的?(2)你喜欢谁?为什么?课后反思:今天我上了第一节语言游戏《咯吱一笑》。首先我出示了小白鹅和鸡宝宝的磁性教具,幼儿看到小动物都很兴奋,叫了起来。我看到他们这样就接着说,你们这么高兴,可鸡宝宝今天却不高兴,你们有什么办法逗她开心呢?引出了游戏的主题。接着我让幼儿观察小白鹅逗鸡宝宝开心的方法,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先在自己身上玩玩,慢慢地我就让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由于刚开学小朋友之间还很陌生,不能主动地去找好朋友,我就让他们在前后座位的小朋友逗着玩。开始幼儿还很陌生不习惯,在老师提醒和帮助下,幼儿逐渐玩得自如起来。最后我让幼儿再想一想,除了挠痒痒可以逗鸡宝宝开心,还有什么办法呢?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小班小朋友刚入园,还不能好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只能由老师讲给他们听。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小朋友,在教学中只能随机应变,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而不能硬搬备课,这是我最大的体会。20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