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低年级学生生字回生现象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小学语文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出现了所谓的“生字回生”现象。何谓“生字回生”?它表现为学生学了这一课的生字,就忘了前一课的,复习了前一课的生字,却又会忘了后面的生字,这样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要防止“生字回生”的现象,关键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我们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方法如下: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传授什么识字方法呢?首先,要教好汉语拼音、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基本字,教会用音序和部首查字,使学生掌握好识字工具,了解汉字规律。其次,要让学生掌握好汉字的特点进行学习。汉字中有大部分是形声字,告诉学生很多字一边表义,一边表音,还有会意字、象形字等等。让学生掌握这些特点,那学起生字来就会快得多。比如我们一年级教师课堂中教给学生创意识字方法,如加一加(人+一=大)、减一减(秋-禾=火)、换一换(蜜蜂的“蜂”换偏旁变锋利的“锋”)等。1、“第一印象”最重要。先入为主的道理告诉我们第一印象是多么重要。认字也一样,在指导学生每一次认识新的生字时就要研究所学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利用动作、情境图象等来加强汉字与事物、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与生字的“第一次会面”,就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经常这样做,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在教独体字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山、---水。笔画稍多一点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在第一二册掌握了大部分独体字的基础上,再学习三四册出现的合体字时,就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这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合体字的教学。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用肢解字形识字法来学,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赢”可分为亡、口、月、贝、凡。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猜谜识字法,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亮一半,盯一半。(亭)熟字带生字法。有些生字可利用1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2、“经常见面”记得牢。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字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生字的最好办法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认字后的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佳。可以把教完的生字来让学生进行识字大闯关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可以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生字,保持记忆。3、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学的生字愈来愈多.因此,在教完某一单元后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